周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营经济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稳增长、促转型、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要求,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江苏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一、突出政策引领,激发企业活力 一是联合出台多项民营企业支持政策。2023年,我分行参与制定《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联合财政厅等部门设立100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增产增效。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制定《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办规〔2023〕3号),从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扶优做强等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更大力度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省委金融办、省工商联发布《关于优化金融服务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有效增加融资供给、优化提升融资环境等方面,切实做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项工作。 二是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印发《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央行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千亿再贷款扶小助农工程、千亿再贴现助力绿色民营工程、千亿支持(激励)资金纾困增效工程等“三个千亿工程”。截至2023年末,在江苏落地和实施的央行政策工具有13项,存续余额近7000亿元,对实体经济让利金额超100亿元,支持发放相关领域贷款超1万亿元。2023年,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510.8亿元,惠及普惠小微、涉农等市场主体约16万户,支持发放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4.25%。 三是创设专项政银产品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联合省科技厅创设科技中小企业专属政银产品“苏创融”,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利率、优化期限、灵活担保方式等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3月末,全省通过“苏创融”支持逾4.1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1911亿元。在央行资金的引导下,2023年末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882.4亿元,比年初增加898.1亿元,获贷企业超4.17万户。 二、优化融资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搭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联合省委金融办完善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深化征信大数据服务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有效的政策宣介、信息共享、融资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在线金融服务,已成为民营企业普惠金融服务的主阵地。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江苏省普惠金融县区行”“科技金融进孵化器行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银企对接”等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和政策宣传活动,通过银企对接活动强化政策宣贯。二是持续开展“江苏省商业银行四贷能力提升行动”。推动金融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制定年度任务目标、给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单列信贷计划等,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针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交易场景和融资需求等特点,持续推进信贷产品创新。三是推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强对风险评估与信贷决策的支持,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大力推广随借随还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鼓励推行金融服务顾问工作制,按照“一企一策,量身定做”的原则,通过上门走访、平台拓客、部门推介、融资洽谈等多种形式,快速、精准响应民营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三、强化金融创新,加大金融支撑力度 一是加大信用类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雷达作用”为企业精准画像,指导各地积极创新“我要贷款”“常信贷”“徐数贷”等数字化产品。二是探索新型抵质押形式。联合省知识产权局、省科技厅等部门,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线上化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广“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模式,指导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信贷产品,在全国率先创建“免评估”知识产权质押模式。推动全国首笔集成电路布局设计专有权质押融资、数字人民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落地江苏。发布《江苏省生态系统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操作指引》,推动金融机构落地碳减排效果挂钩贷款、水权贷、碳汇贷、GEP生态价值贷、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项目贷等生态环境抵质押创新产品。三是强化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支持金融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见贷即担”“见担即贷”批量担保业务合作,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效率。深化“银行+保险”合作,积极运用保单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模式,助力民营企业融资。 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一方面,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协助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推动全国首单科创票据、高成长型ABCP、绿色科技债权融资计划、绿色碳中和科技创新公司债等在江苏落地。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专项金融债券,支持民营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和绿色、双创等重点领域的融资需求。抓住非银机构发行小微金融债的政策契机,发挥金融租赁融资+融物双重优势,精准定位民营小微企业和普惠客群需求,落地全国首只非银机构小微专项金融债。2023年全省法人金融机构共发行专项金融债券130亿元,其中小微专项金融债40亿元。 下阶段,我分行将继续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和人民银行总行相关工作部署,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指导金融机构用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长期资金,以及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支持工具等政策资金,加大对民营市场主体普惠性、持续性的信贷支持。二是支持民营市场主体直接融资。组织开展重点主承销银行服务培训,引导优化债券承销服务,推动债券发行总量持续提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创新债务融资工具。三是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金融机构深入挖掘处于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前景的民营市场主体,提供首贷服务。优化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合理提升民营市场主体信用贷款占比,有效缓解民营市场主体融资难题。灵活采用展期、无还本续贷、调整还款方式等形式,更好满足民营市场主体资金接续需求,切实降低贷款周转成本。四是持续开展“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推动金融机构优化内部政策安排,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增强客户识别、信用评价、贷款定价及风险管理能力,改进完善贷款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质效。五是持续完善政银“几家抬”合力。配合相关部门发挥江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构建常态化、便捷化、网络化对接机制,扩展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覆盖面,提升服务效率和精准度。推动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加大贷款贴息和奖补,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分险。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 2024年6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