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深入贯彻落实总行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围绕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需求,提升普惠小微融资服务水平,促进普惠领域信贷保持稳步增长,整体呈现“量增、面扩、价降、质优”的良好态势。
一、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
印发《江苏省商业银行“四贷”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推动商业银行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联合省财政厅、工商联等部门印发《关于优化金融服务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引导金融机构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民营经济融资需求特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稳步扩大民营经济融资规模,持续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08万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贷款余额7.02万亿元,同比增长8.0%,季度环比回升1.2个百分点。
二、切实加大对民营经济领域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对县域重点民营企业的支持。为加大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做好精准对接服务,组织建立了覆盖全省县域的重点企业白名单名录库,指导商业银行在苏一级分行及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等主要法人银行对库内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二季度末,620家县域重点企业银行综合授信4970亿元,贷款余额2479亿元。二是开展“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评选活动。依托江苏民营企业调查点,组织企业对银行机构金融服务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并综合考虑各银行机构被评价次数(覆盖面)情况,最终评选出60家“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其中省级机构10家,市级机构50家。通过外部评价激励金融机构强化民营经济融资供给、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持续推进建筑业转贷资金运转。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设立了江苏省建筑企业转贷资金,为流动资金贷款即将到期、有转贷需求且续贷已在贷款银行审批通过的优质建筑企业提供短期周转资金,切实缓解企业贷款到期周转资金压力。目前转贷资金首期资金池20亿元已到位,累计开展转贷业务23笔,金额11.03亿元。
三、深入推进普惠小微信贷增量扩面
2025年以来,全省银行机构深耕挖潜,持续加大与普惠主体的服务对接,有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面持续扩展。同时,依托省市征信平台,归集共享普惠小微信息数据,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对各类融资主体信用“精准画像”,实现征信助融,引导银行机构持续扩大普惠小微贷款覆盖面。截至二季度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达457.94万户,比年初新增24.36万户,用信362.26万户,比年初新增37.42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授信户数367.72万户,授信户数占所有经营主体比重为26.16%,较2024年末增加1.33个百分点。
四、有力有效促进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与省农业农村厅密切协作,立足江苏省情农情,紧扣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领域金融服务工作。一是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服务。及时将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清单向银行机构推介,实行“一对一”挂钩金融对接服务。截至6月末,已完成重大项目融资对接412笔,金额344亿元。二是围绕“粮食安全”,加大对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金融支持。推动银行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充分保障春耕备耕、“三夏”、秋收秋种等重要农时节点的信贷资金需求,确保产粮大县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截至6月末,全省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9%。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加大“苏农贷”“富农易贷”投放力度,大力推广“整村授信”等主动授信、批量授信业务模式,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更好满足农业生产“短、小、频、急”资金需求。今年以来,全省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已走访“苏农贷”名单客户5.8万户,累计用信1.3万户、147亿元。
五、多方满足高质量充分就业等民生领域金融需求
一是深入落实创业担保政策,用好用足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推动各类群体创业就业。截至二季度末,全省富民创业贷款余额43.12亿元。二是继续保持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满足脱贫人口合理信贷需求,支持脱贫人口增收致富,截至二季度末,全省脱贫小额信贷余额56.8亿元,惠及13.7万户低收入群体。三是推动高校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投放,助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截至二季度末,全省助学贷款余额39.8亿元,惠及学生30多万人。
下一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将按照总行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民营经济、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需求,推动银行机构做好融资对接,着力提升各类经济主体融资可得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