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人民银行苏州市分行立足苏州地方实际,贯彻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围绕苏州构建“1030”产业体系,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积极发挥央行资金引导作用,着力谱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务对苏州经济结构调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和精准性。
一、畅通融资血脉,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苏州市分行用足用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积极推动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在苏州落地见效,保持辖区流动性充裕,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信贷总量平稳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总量规模达11.7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93万亿元,同比增长8.6%,比年初新增4029亿元,同比多增716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资源加快投向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民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6月末同比增速分别为12.6%、11.4%、10.5%、9.8%,均高于信贷整体增速。融资成本稳步下行,2025年1-6月,全市金融机构新发放一般贷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09%、2.86%、3.33%,同比分别下降57个BP、49个BP、48个BP,均处于历史低位。
二、聚焦双链升级,驱动经济动能转换
(一)科技金融提质增效。以专项再贷款撬动金融力量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设立后,及时向金融机构更新推送7000余户企业名录、190余个项目清单,指导金融机构加大企业(项目)对接和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已为科技创新备选无贷户放款136.34亿元,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放款114.94亿元。紧抓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契机,推动发行全国首批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券。目前,苏州市已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52亿元,居全省第二。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业务探索,指导苏州农商银行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成功登记托管首单认股权,完成全省农商行首单“贷款+认股权登记”业务。
(二)绿色金融深入拓展。推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成功落地碳减排工具5763.45万元,累计办理绿色企业再贴现9.77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1.0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1%,首次突破万亿大关。率先探索转型金融支持行业绿色低碳的创新路径,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在苏州落地,实现玻纤深加工、BIPV光伏建材、轻质建材、铝产业等细分领域的广覆盖,对试点企业发放转型金融贷款超2亿元。依托吴江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契机,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持续探索发展碳金融、环境权益等融资工具,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生态项目建设。
三、多维精准发力,力撑市场主体发展
(一)赋能民营企业发展。积极推动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苏州落地,成功举办全省首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宣介活动,指导银行机构加大与上市公司的沟通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充分利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低利率政策资金支持,实现更大规模投放。截至6月末,累计为22家上市企业发放回购增持贷款金额51.47亿元,其中,民营企业20家,发放贷款47.27亿元,分别占比90.9%,91.84%。支持东吴证券获得互换便利操作资格,并完成50亿元置换。
(二)破解小微融资难题。积极争取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限额135亿元,引导法人银行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依托“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建设,加速征信数据赋能。指导苏州征信研发上线征像移动端应用,支持全市1.5万名客户经理走访小微企业79万户,放款金额超5000亿元,真正实现由“企业找银行”向“银行找企业”转变。推出“征信贷”、“容易贷”、“随e贷”等小微企业专属的全线上数字化纯信用贷款产品,累计支持2.46万户企业获得融资212亿元。
(三)护航外贸保稳提质。积极开展金融支持苏州市外贸保稳提质专项行动,从全口径融资授信、畅通跨境双向融资渠道、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外贸新业态、汇率避险扶持等11个方面加力推出针对性举措。持续深化高水平开放支持,设立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再贴现专项额度,实现央行政策资金精准直达外贸中小企业,截至6月末,已累计办理11.04亿元专项再贴现。创设“姑苏贸融”“姑苏贸贴”政银金融产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降本增效。聚焦中小微企业避险诉求,推动县域汇率避险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以点带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集中、专业的“一站式”汇率避险服务。
|